专业介绍

发布者:方彬发布时间:2022-04-23浏览次数:10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本科)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建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国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深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实训基地。为机械行指委自动化类(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机电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电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调试维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创新思维与创业、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职业生涯规划;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创新、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与视觉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电气与PLC、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电工实训、机电基础综合实训、机电产品设计实训、智能制造系统调试与运行综合实训、企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主要在各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企业、电子与电气类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调试维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师资队伍结构:专业团队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22人,双师型25人,硕士以上研究生38人,博士19人。其中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技术能手3人,江苏工匠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省333第三层次人才2人、省六大高峰人才2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实训条件:设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深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个,机电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场地总面积6000平米,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千元以上)275台,设备总价值3000万元。与西门子、现代重工、ABB、博世、FESTO等国际一流企业共建实训中心,企业投入达600万元。建有南京奥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汽车售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20多个企业实习基地。

主要成果:近三年学生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6项,参加中芬(江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参加俄罗斯欧亚世界技能大赛获得第二名、第三名,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近五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946万元,承接国培项目多项,每年社会培训达到10800人次天。承担课题55项,其中省部级立项课题6项,横向课题46项,授权专利244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获江苏省轻工协会技术发明奖二、三等奖各1项。近5年本专业教师出版著作、教材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2篇,其中核心期刊28篇,EI收录10篇,SCI收录4篇。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南车集团、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上海铁道总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高速齿轮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空军南京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中电熊猫集团、德国博世集团、FESTO(中国)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满意比例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达到了99%。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江苏省协同制造产教深度融合公共实训平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骨干专业。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够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各种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艺与工装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及技术研发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机械设计与CAD、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CAM技术、多轴加工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激光加工技术、有限元法及其应用、电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金工实习、典型产品拆装测绘综合实训、电工与电子综合实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机械制造工程综合实训、在机监测综合实训、激光加工综合实训、精密数控加工综合实训、特种加工与应用综合实训、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各种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与加工;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零件的质量检测与品质管理;及机械加工技术研发等相关岗位的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14人,硕士12人,双师23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技术能手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3人。

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建有车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力学性能实训室、测量实验室、热处理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机床实训室、快速成形实训室、刀具实验室、先进制造实训室、智能设计实训室、制造仿真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拥有三坐标测量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五轴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等大型实验实训设备,建有南工北京精雕学院,企业投入五轴加工中心10台。实验实训场地总面积4500平米,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协同制造公共实训平台)1个,教学实验实训设备177台,总价值1082万元。专业建有南京昊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2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本专业教师出版著作、教材10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31篇,EI收录13篇,SCI收录8篇。承担市厅级纵向项目26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16项,累计到账经费585万元。授权专利4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发明杯一等奖3项,江苏省创新创业项目一等奖2项,机械行业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主要就业单位:南京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齿轮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昊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金城集团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教育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直通车”专业,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江苏省国际化品牌专业,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国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开放实训基地,省级深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机械行指委自动化类(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产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技术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敬业乐群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具备机电设备的装配调试、自动生产线及智能制造单元的检测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单元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3年后成长为机电设备应用、管理、维修、改造等岗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机械制图与CAD、电气技术基础、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线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仿真、高级语言编程、智能制造系统、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机电综合实训、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综合实训、智能制造单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社会实践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工作站的操作维护、装配调试、设计集成、维修管理,机电一体化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销售与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团队现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22人,双师型25人,硕士以上研究生38人,博士1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青蓝工程”教学团队1个,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六大高峰人才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人次主持省级、市厅级教科研课题。此外,团队还有充足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拥有西门子智能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与制造实训室、PLC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运动控制系统装调实训室、西门子集成控制技术实训室、西门子智能制造与仿真实训室、自动机与自动线综合实训室、智能制造单元应用实训室、FESTO机电技术实训室、ABB机器人创新应用中心、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工程中心等。

主要成果:近5年,获得国家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规划教材4部,省部级重点教材5部,授权专利27项,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60余项,参加中芬(江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参加俄罗斯欧亚世界技能大赛获得第三名,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南车集团、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上海铁道总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高速齿轮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中电熊猫集团、德国博世集团、FESTO(中国)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满意比例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达到了99%。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制造公共实训平台,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各类企业,掌握机械制造专业领域方向的知识,有较强动手能力、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的操作能力。能全面掌握较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与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普通加工和精密数控加工以及质量检测,了解激光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从事机械产品图样绘制、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与加工、数控编程与精密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与品质管理、机械设备的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与创新、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特种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钳工实习、车工实习、机械加工轮换工种实习、机械产品制造综合实训、数控车实习、数控铣实习、机械制造工程综合实训、精密数控加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图样绘制;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与加工;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与品质管理;机械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14人,硕士12人,双师23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3人。师资队伍结构优良,梯队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专业团队有充足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校内建有车工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力学性能实训室、测量实验室、热处理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机床实训室、快速成形实训室、刀具实验室、先进制造实训室、智能设计实训室、制造仿真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拥有三坐标测量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五轴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等大型实验实训设备。实验实训场地总面积4500平米,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协同制造公共实训平台)1个,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千元以上)177台,总价值1082万元。专业建有南京昊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2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本专业教师出版著作、教材10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31篇,EI收录13篇,SCI收录8篇。承担市厅级纵向项目26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16项,累计到账经费85万元。授权专利4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发明杯一等奖3项,江苏省创新创业项目一等奖2项,机械行业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

主要就业单位:南京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高速齿轮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昊博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金城集团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南京德西数控新技术有限公司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

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大工业生产,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人文素养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模具数字化设计、分析、制造技术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CAD/CAM技术、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冲压CAE技术、注塑CAE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智能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实习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模具制造企业或机械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塑料模具、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制造,产品质量管理等技术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硕士4人;双师7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江苏技术能手1人。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与模具制造先进企业同步的生产型设备,如米克朗多轴数控加工机床、线切割机床、三菱电火花机床、沙迪克慢走丝线切割机床、蔡司三坐标测量机等。

主要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职业教育学资源库1个,参加3个,。本专业教师出版著作、教材2部。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2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EI收录18篇,SCI收录12篇。承担市厅级纵向项目1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16项,累计到账经费350万元。授权专利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铜奖3项。全国发明杯二等奖3项,江苏省创新创业项目一等奖1项,机械行业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教师获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

主要就业单位: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相关理论和专项技能,从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结构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加工、生产线维护,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电气技术基础、机械设计与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结构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多轴加工CAM技术、产品逆向造型与创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模具技术基础、产品生产管理技术、机械加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典型产品设计综合实训、机械产品CAD/CAM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社会实践等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机械、电子等制造企业从事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在制造部门从事数控加工与编程;在机械、电子、玩具、轻工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在模具制造及产品开发公司,从事模具制造及工业设计等工作;从事智能生产线维护、零部件采购以及产品营销等各个岗位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中国南车集团、南京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高速齿轮有限公司、中电熊猫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等。

实验实训条件:拥有产品设计与制造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CAD/CAM(UG)实验室、具有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中心、国家数控技术基地。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中教授2名,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3人,硕士6人。“双师型”比例达90%以上,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人次主持省级、厅级教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此外,团队还有充足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高分子材料原材料、配方及配合基本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工程的基本操作、物理机械性能常规测试,分析和制定高分子材料加工基本规程,设计高分子材料配方、制品结构能力,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管理、技术、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机械制图与CAD、电气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基础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塑料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与模具、高分子材料挤出成型、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塑料测试技术、钳工实训、高分子材料质控实训、新材料混配与改性实训、塑料成型加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项目、社会实践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管理、质量检测、营销和服务等工作。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硕士2人,双师5人。荣获省333高层次人才1人,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科技副总3人。兼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近5年,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多人次主持市厅级科研课题。专业团队有充足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拥有高分子化学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室、高分子材料测试实训室等。

主要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资源库子项目1项,全国高分子材料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江苏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发明杯大赛一等奖3项等成绩。

主要就业单位: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先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雪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昆山金华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